然而,目前对于衰老的评价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同时对于喝茶延缓衰老的研究还缺乏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数据。更重要的是,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人群上,对中国人群缺乏针对性研究。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赵星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上发表了一项题为" Tea consumption and attenuation of biological aging:a longIT(http://www.maoyihang.com/sell/l_25/)udinal analysis from two cohort studie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来自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CMEC)和英国生物库(UKB)的纵向数据,采用复合生物标志物评估生物年龄(BA)来探究了喝茶和衰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喝大约3杯茶或6-8克茶叶可能提供最显著的抗衰老效果。
开展衰老相关研究的一个难点是如何精确量化评价衰老过程。目前已经提出的几种衰老评价指标有:表观遗传时钟、端粒长度、通过复合生物标志物评估的生物年龄(BA),功能年龄。其中,BA结合了来自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临床生物标志物数据,在保证成本效益的同时确保了测量的准确性,使其适用于基于人群的大型队列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主要从CMEC前瞻性队列研究(这一数据是基于中国西南五省(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的社区人群)中调查参与者数据。同时,作者也使用了来自于英国生物银行的UKB队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藏族在该研究中被排除,原因是因为他们喝的甜茶和酥油茶富含高热量和高盐而与其他常规喝茶类型(绿茶、花茶、黑茶、甜茶、红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等)不一致。这提示我们高热量的奶茶可能并不在本研究的建议序列中!
在两项队列中,研究人员在CMEC中调查发现在调查随访的 1.98年期间,有9.5% 的参与者从不喝茶转变为喝茶,而 18.4% 的参与者保持了喝茶的习惯。而在UKB队列的4.50年随访期间,只有 3.2% 的参与者从不喝茶转变为喝茶,而 82.9% 的参与者保持了喝茶的习惯。总的来说,与一贯不喝茶的人相比,从不喝茶过渡到喝茶的参与者以及具有一贯喝茶习惯的参与者的衰老指标BA得到了显著下降;相反,从喝茶过渡到不喝茶的参与者的衰老指标BA 显著增加。
进一步地分层分析表明,两个队列中大多数亚组的结果显示出相同的发展方向。同时,研究人员发现与喝酒的参与者相比,不喝酒的参与者喝茶产生的抗衰老作用更加明显,尤其是从不喝茶到喝茶的过渡,这表明喝酒可能会减弱茶的抗衰老作用。
最后,通过前瞻性关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 CMEC 和 UKB 队列中的非线性暴露反应关联曲线在大约每天喝茶3杯时开始下降,然后趋于稳定。进一步的分组分析表明,每天喝茶 2-3 杯的抗衰老效果最佳。而将杯数换算为茶叶数量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每天摄入 6-8 克茶叶表现出的抗衰老效果最好。
这项研究让我们明白了怎么“喝茶养生”!值得一提的是,广为流行各类奶茶可能并不在这个“养生茶”序列中!正如我们在之前推文中提到的:高糖高盐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始终是养生大忌!文中提到的经典茶款:绿茶、花茶、黑茶、甜茶、红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等才更具养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