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送钱,助您成为大富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前沿 » 硬膜下血肿:探索治疗新途径与机制

硬膜下血肿:探索治疗新途径与机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24-02-01 10:14  浏览次数:40
摘 要:硬膜下血肿(SDH)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血肿形式,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其主要是由脑外伤后桥静脉破裂引起,对神经功能产生不
  硬膜下血肿(SDH)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血肿形式,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其主要是由脑外伤后桥静脉破裂引起,对神经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表现为颅内高压和脑组织移位。长时间的血肿积累可引发炎症性血管生成,导致持续的漏血和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展。
 
及时从硬膜下腔引流血肿是SDH治疗的关键。一部分临床SDH病例可以自发吸收,表明存在SDH清除途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颅内血肿,但其浸润也刺激未成熟漏血管的形成,促进CSDH的进展。相反,脑膜淋巴系统对颅内血肿表现出强大的引流功能,并明显参与SDH的溶解。
 
近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SDH对脑膜淋巴血管(mlv)的影响。该研究显示,SDH会导致基底mlv破坏和MLD受损。此外,阿托伐他汀在改善MLD方面表现出有益作用。
 
基底mlv在清除硬膜下血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SDH会导致这些mlv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影响其排水功能。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机制,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探讨了SDH后mlv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并测试了阿托伐他汀对脑膜淋巴引流(MLD)的影响。
 
研究发现,基底mlv具有丰富的瓣膜结构,有助于引流硬膜下物质。然而,SDH会导致这些mlv的内皮连接破坏和管腔扩张,从而影响MLD。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等技术,研究人员进一步揭示了SDH对mlv的分子机制影响。他们发现许多去磷酸化的蛋白,特别是与粘附体连接相关的蛋白,包括脑膜淋巴内皮细胞(LECs)中ERK1/2的显著去磷酸化。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阿托伐他汀具有保护基底mlv结构和改善MLD的作用。然而,当与ERK1/2抑制剂PD98059联合使用时,这些有益作用被消除。
 
总之,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SDH对脑膜淋巴系统的影响以及阿托伐他汀在其中的作用。这些发现为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干预措施。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阿托伐他汀对mlv的保护作用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硬膜下血肿:探索治疗新途径与机制】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