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大规模的研究不仅揭示了RAB32作为一个新的帕金森病基因,还明确了c.213C>G/p.S71R变异为家族性帕金森病的高风险遗传变异,其风险比值高达65.5。此外,团队还深入探讨了RAB32 S71R变异如何导致帕金森病的具体机制。
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科学家已经识别出7个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然而,Landers团队意识到,对于家族性帕金森病的大规模研究仍然匮乏。因此,他们汇集了来自16个不同队列的测序数据,涵盖了2824名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和78683名对照受试者的全外显子组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了2184例家族性帕金森病病例和69775例对照受试者。
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团队在三个基因上发现了四个与家族性帕金森病显著相关的突变位点。其中,GBA、LRRK2上的三个位点已被之前的研究所确认,而RAB32上的c.213C>G/p.S71R变异则是全新的发现。
在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研究人员发现了1名纯合RAB32 S71R患者和15名杂合RAB32 S71R患者,而在对照组中仅有3名杂合RAB32 S71R受试者。这18名携带RAB32 S71R变异的帕金森病患者,其基因变异均经过桑格测序验证,且平均发病年龄与非携带者相近,纯合子与杂合子在临床表现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为了探究RAB32 S71R变异导致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团队进行了细胞实验。他们发现,表达突变型RAB32 S71R的细胞中,LRRK2 S1292磷酸化水平是表达野生型RAB32细胞的三倍,且LRRK2与RAB32 S71R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显著增强。这些发现表明,S71R变异可能通过增强RAB32与LRRK2的相互作用,进而增加LRRK2的活性,驱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在《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Matthew J Farrer团队也发表了类似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RAB32 S71R是帕金森病的新遗传因子,并通过激活LRRK2发挥作用。
这两项研究的结合,不仅为家族性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拥有个人基因组数据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检查自己是否携带这一基因变异的理由。随着针对LRRK2的帕金森病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探索这些药物对RAB32 S71R突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变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