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送钱,助您成为大富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前沿 »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中MicroRNAs的功能及临床应用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中MicroRNAs的功能及临床应用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24-06-27 09:44  浏览次数:38
摘 要:根据GLOBOCAN 2020的最新数据,胃癌(GC)依然在全球恶性肿瘤排行榜上占据显著位置,发病率居第五,而死亡率则位列第四。值得注
 根据GLOBOCAN 2020的最新数据,胃癌(GC)依然在全球恶性肿瘤排行榜上占据显著位置,发病率居第五,而死亡率则位列第四。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Hp),这种影响全球约50%人口的病原体,与胃癌的关联极为密切。
 
一项中国病例队列研究显示,高达80%的非贲门型胃癌和60%的贲门型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直接关系。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癌的复杂机制涉及炎症、氧化应激、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免疫反应、胃微生物群互作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其中,癌蛋白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和空泡毒素A(VacA)作为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与胃癌风险的增加尤为相关。
 
兰州大学的研究者最近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深入探讨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组织中MicroRNAs(MiRNAs)的功能及潜在的临床应用。MiRNAs作为一类非编码小RNA,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在胃癌的进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幽门螺杆菌通过复杂的机制影响miRNA的表达,这些变化不仅影响遗传稳定性、细胞增殖与凋亡,还涉及肿瘤的侵袭转移、自噬、化疗抵抗及肿瘤微环境等多个方面。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某些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miRNAs可能成为胃癌预防、诊断和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然而,miRNAs的临床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敏感性和特异性、稳定性、递送系统的可靠性以及非靶点效应等问题。因此,对miRNAs在幽门螺杆菌诱导的胃癌中的生物发生、调控机制及功能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基于miRNA的治疗和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miRNAs在胃癌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力巨大,但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仍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未来,随着对miRNA失调机制及其翻译潜力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数据的积累,我们有望为胃癌的管理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中MicroRNAs的功能及临床应用研究】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