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药学院顾臻、李洪军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福囝等人在《Nature Chemistry》上发表的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递送载体——由胆固醇修饰的DNA和组蛋白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形成的凝聚体囊泡。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递送系统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种能够高效、安全地递送多种生物制剂的新方法。
凝聚体囊泡的独特结构与优势
这种凝聚体囊泡没有传统的膜结构,而是由高密度液体层包裹着一个充满水的空腔组成。这一独特的结构使得它既具备无膜隔室易于跨膜传递的优势,又解决了传统LLPS组装体因动态特性而导致的储存和给药难题。研究人员通过两亲分子界面自组装及辅助表面活性剂重构来稳定这些凝聚体,从而确保它们在长时间内保持形态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生物制药递送的应用潜力
研究表明,这种凝聚体囊泡可以作为多功能递送载体,用于携带包括病毒颗粒、mRNA、细胞因子和多肽在内的各种生物制剂,并且能够在温和条件下维持其生物活性。特别是对于溶瘤病毒这类难以递送的生物制剂,凝聚体囊泡展现了显著的递送效率提升。实验结果显示,在荷瘤小鼠模型中,使用凝聚体囊泡递送的溶瘤病毒不仅提高了进入肿瘤细胞的效率,还增强了病毒的驻留时间及引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有效抑制了肿瘤生长。
递送机制与效果评估
研究团队进一步揭示了凝聚体囊泡是通过巨胞饮作用而非受体介导的方式进入细胞,这表明它不依赖于特定的细胞表面受体,因而可能适用于更广泛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实验数据证明,相比未处理或常规处理组,利用凝聚体囊泡递送的溶瘤病毒可使腺病毒11型进入肿瘤细胞的效率提高48倍,极大地提升了治疗效果。
这项研究为生物制药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在提高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随着更多关于凝聚体囊泡性质的研究和技术优化,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种类的生物制剂受益于这一递送平台,进而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该研究不仅展示了凝聚体囊泡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递送载体的巨大潜力,也为探索其他基于液-液相分离现象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创新疗法问世,改善患者的治疗选择和生活质量。